English

心灵的碰撞

1998-05-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一出反映下岗职工生活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四幕话剧《工人世家》上演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特别引起广大下岗职工的共鸣。庆祝“五一”之际,观众与编导人员在全国总工会共聚一堂,座谈观看和排演的感受。

大家深感在话剧不景气的今天,一出戏首轮演出就连续演出36场,而且是在青岛市一家较偏僻的工厂俱乐部,实属不易。青岛市一下子就组织全市下岗职工看了10场,不但困难企业愿意组织职工观看,效益好的企业也很踊跃。海尔集团包了6场让全体职工观看,他们认为效益好也要居安思危,职工的观念要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青岛市国棉一厂王静英是一位有30年工龄的纺织女工,她说,这出话剧太动人了,舞台上演的这个祖孙三代工人家庭的故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今年纺织行业压锭已成定局,纺织职工的思想工作很艰巨。如果广大职工都能看看这出戏,就会受到很大启发和教育。

青岛国棉二厂于建华说,我在厂里就经历过与剧中相似的变革和观念的转变。1993年合资时厂里砍掉了几十万纱锭,当时许多老工人都哭了。剧中老劳模房选举的话朴朴实实,说到工人心里去了,她的一家是社会的缩影,她女儿下岗后什么都干过,并能自强自立,从钟点工做起,办家政服务公司,她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纺织女工出身的国棉二厂党委书记谢芬连看了两场,流着泪拉住演员的手说,这出戏不但下岗职工应当看,待岗和在岗职工也应当看。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公司检验科的李莎说,我下岗半年多了,厂里通知看这个话剧,当时很有抵触情绪,但看完戏后感触很多,很开窍,真是看和不看大不一样。

全总文工团总团团长娄乃鸣感慨地说,这出戏表现了工人阶级在改革第一线,为党和国家分忧的无私精神。中国文联组联部副部长、《剧本》主编齐致翔说,这个戏写了社会热点,敢于直面人生,既写了下岗,又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语言非常生活化,在反映下岗题材的很多戏中这是写得最好的一个,也是最使我感动的一个。

胡萱是主要演员之一的老劳模房选举的扮演者,她的表演受到很多工人观众的好评。她说,《工人世家》剧组的好多演员都是工人的后代,对工人阶级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情,我们剧组在体验生活时访问了许多老工人。我接到剧本后看了很多遍,被深深打动了,边读剧本边落泪。我用心灵去感受剧中的人物,房选举在剧中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她身上有一种中国人的气节、骨气。她文化不高,但用朴素的感情去努力理解改革,鼓励下岗的女儿去努力奋争。大批三、四十岁工人观众在心灵深处与她产生了共鸣。

主要角色下岗女工的扮演者赵秀云说,我能演好这个角色,是因为有句话深深影响着我。在体验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下岗工人都曾含泪说过一句话:“我们牺牲了自己的岗位,就是对国家的贡献。”我是工人的女儿,在场上动了真情,我如果演不好就对不起工人们。演这个戏是对灵魂的净化。在青岛演了36场,工人观众发自内心地鼓掌,那不息的掌声已经多年不见了。

青岛市文联副主席、一级剧作家代路是《工人世家》的编剧,他说,写这个戏源于我的“工人情结”,我的家庭已是五代铁路工人世家。我从小听得最熟的歌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我听着它长大,潘玉亭身上有我父亲的影子,房选举身上有我岳母的影子,我对这些人物非常熟悉。我写这个戏是想讴歌可爱的工人师傅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奉献精神和博大胸怀。我还想告诉工人师傅要转变观念,挺直腰杆,迎接挑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